灌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,东面以都庞岭与湖南省道县、江永县交界;西面和北面与兴安、全州县相邻;南面与恭城瑶族自治县相接,西南与灵川县毗邻,距桂林市159公里,辖6乡3镇,138个行政村,1个居委会,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,总人口27.3万。 灌阳县建县较早,据县志记载,灌阳在公元前168年前已为县,称观阳县,县址在今新街乡雀儿山前,属西汉刘邦时设置的桂阳郡,该郡隶属长沙国(诸侯国)。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分长沙国为零陵郡,观阳县属该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与桃阳县(今全州)合并为湘源县,隶属湘州零陵郡。公元617年湘源县分解,观阳改为灌阳,县址迁至如今的灌阳镇,仍属湘州零陵郡,明洪武二十八年,灌阳改为隶属广西布政司桂林府。 灌阳县素有“八山一耕地,半水半村庄”之称,是桂北农业强县之一,全县有耕地24万亩。有林面积12.8万亩,草场91.5万亩,因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土地肥沃,适于农业生产,历来以农业立县,盛产水稻、红薯、灌阳县长枣、灌阳雪梨、灌阳橙、杉、松、毛竹、油菜、山苍子、生猪等。 县委、县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出发,始终坚持“粮钱并举、效益为主、因地制宜、规模开发”的指导思想,走长抓林、中抓果、短抓粮、猪、鱼 、菜、禽、特的发展之路。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8.49亿元。粮食生产通过单位改双、高改矮,特别是常规稻改杂交稻和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,粮食连续14年夺丰收,吨粮田达9.3万亩,由1949年粮食产量3. 32 万吨,升到1998年15.32万吨,名列全区前茅。特别是“两系”杂交水稻,通过近3年的试种到扩种已获得全面成功,国家科委生物中心已把它列入国家“863”计划“两系”成果转化中心试区之一,到2000年将全部实现水稻“两系”化。灌阳县水电事业发展迅速,水力资源丰富,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8.6万千瓦,可开发量6.24万千瓦。县委、县政府把发展小水电作为灌阳县的支柱产业来抓,成为全国首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之一。近年来新建水电站36座,装机容量增加1750千瓦。总投资近1个亿的11万伏输电线路并网和农村电网的改造两大工程已经启动。 灌阳旅游业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方兴未艾。1994年,神宫经过第一期开发正式向游人开放,神秘莫测的神宫,据专家考查后推测,可开发供游览的长度在20公里以上,勘称世界第一水洞。目前以神宫为龙头的旅游业正在进一步兴起,并已列入大桂林旅游圈,神宫的第二期开发正在进行,世界瑶族圣地──灌阳千家峒、文市怪石林、月岭古民居、风景如画的太子山原始森林、灌江山峡至水车水库的行船旅游也列入开发项目,旅游将成为灌阳又一龙头舞起来。